「天乾物燥,小心火燭!」紫禁城多木製建築,一旦發生火災,後果不堪設想。紫禁城從明朝永樂十八年(1420年)建成,到清朝溥儀退位(1911年),有記載的火災有40多次。其中,明朝火災較多,清朝僅10次。
明清朝大火例子
時間
明 永樂
十九年
(1420年)
十九年
(1420年)
損壞
奉天等三大殿燒光
修復
至正統六年(1441年)才重新建成三大殿
時間
明 嘉靖
三十六年
(1557年)
三十六年
(1557年)
損壞
奉天、謹身、華蓋三殿著火,火勢蔓延至奉天門、左右順門、午門外左右廊
修復
至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重新建成;
動用30,000士兵和工人清理火場,徵用民間小車5,000輛做運輸工具
動用30,000士兵和工人清理火場,徵用民間小車5,000輛做運輸工具
時間
明 萬曆
二十五年
(1597年)
二十五年
(1597年)
損壞
奉天、謹身、華蓋三殿著火,火勢蔓延至乾清宮和坤寧宮
修復
至天啟六年(1626年)三殿竣工
時間
清 乾隆
二十九年
(1764年)
二十九年
(1764年)
損壞
頤和園景明樓北樓燒毀,火勢沒有蔓延
清末更發生縱火事件,燒毀了建福宮一帶的眾多宮殿,不計其數的珍寶被大火吞噬。為什麼會有人縱火呢?原來,溥儀發現宮中偷竊成風,決定追緝偷竊者。宮人為掩飾偷竊行為,便一把火燒毀了建福宮一帶。溥儀在其自傳《我的前半生》中寫道:「建福宮的清點剛開始,六月二十七日這天的夜裡,突然發生了火警,清點和未清點的全燒個精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