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COMMON FOLKS BEHIND THE VERMILION WALLS
THE COMMON FOLKS BEHIND THE VERMILION WALLS

穿越紫禁城 Traversing Forbidden City

眼鏡匠

眼鏡是我們現代生活十分常見的物品,其實古人也會配戴眼鏡,早期稱為「靉(音「乃」)靆(音「代」)」。關於眼鏡傳入中國的時間有許多說法,但早在明朝宣德年間就有明確的關於眼鏡的記載。清朝造辦處設有專門的眼鏡匠,負責製作和修理眼鏡,因為清朝許多皇帝患有近視或老花。

皇帝的眼鏡

雍正時期,造辦處眼鏡匠為習慣戴眼鏡的雍正皇帝製作了35副以上的眼鏡。他曾要求一天12個時辰中,每個時辰都有一副對應的眼鏡。這些眼鏡主要來自西洋進貢、民間購買和造辦處製作。另外,雍正皇帝命眼鏡匠為宮中工匠製作眼鏡,賞賜給匠人保護眼睛。

民間的眼鏡

《蘇州市景商業圖冊》|1771年

我們現在買眼鏡十分便利,其實,在清朝鼎盛時期,各大都市裡已經有眼鏡店。眼鏡成為讀書人的時尚單品。乾隆年間,浙江人周廣業(1730-1798年)記載:「靉靆始明中葉,近世盛行,通都大邑,列肆居奇,既助老眼(即老花),復便短覷(即近視)。」

眼鏡生產與貿易

與西方用玻璃製作眼鏡不同,早期中國主要用水晶等製作眼鏡,因此眼鏡初期價格較高。其中水晶又分為白水晶、茶晶、墨晶。據康熙初年孫承澤(1592-1676年)記載,墨色水晶眼鏡需要七、八両銀子,而最貴的玻璃眼鏡不過銀七、八分。乾隆五十三年,乾隆皇帝作詩《眼鏡》說道:「眼鏡有兩種,水晶與玻璃。玻璃價實廉,水晶貨居奇。」

廣東藉助其與外國聯繫更多的地理優勢,成為眼鏡重要產地。嘉慶末年,黃芝(1778-1852年)《粵小記》即云:「廣州水晶眼鏡遍天下」。清朝期間,福建、江南的商船曾多次將眼鏡出口至日本。據日本《唐蠻貨物帳》與《長崎御用留》記載:「日本正德元年(1711年),長崎入港的唐船一隻,所載貨物中有鼻眼鏡300副,小眼鏡9,440副」。「鼻眼鏡」指夾鼻眼鏡,是一種沒有耳架,佩戴時夾住鼻子的眼鏡,下圖為其中一種。

眼鏡的度數

現代人配眼鏡,需要視光師測試眼睛的度數,配置最合適的眼鏡。然而清朝沒有視光師,那麼他們是怎麼配眼鏡的呢?原來,古人給近視、老花都設置了12個標準度數,以滿足不同的需求。後來,因為12種度數無法滿足所有人,有的店鋪就設置了24種,甚至36種。

「西洋玻璃眼鏡…其最精者,咸以十二鏡,編十二支為一套。無論老少,其間必有一者能察秋毫。」

——張璐(1617-1699年)
《張氏醫通》

眼鏡的佩戴方式

戴眼鏡的婉容

古人佩戴眼鏡的方法也與現代不同。由於眼鏡最初沒有鼻托和鏡腿,因此古人主要有兩種佩戴方式:一是手持,二是將眼鏡繫於腦後或是垂於耳後,像兩條小辮子,就如末代皇后婉容所佩戴的眼鏡的模樣。

眼鏡匠

眼鏡是我們現代生活十分常見的物品,其實古人也會配戴眼鏡,早期稱為「靉(音「乃」)靆(音「代」)」。關於眼鏡傳入中國的時間有許多說法,但早在明朝宣德年間就有明確的關於眼鏡的記載。清朝造辦處設有專門的眼鏡匠,負責製作和修理眼鏡,因為清朝許多皇帝患有近視或老花。

皇帝的眼鏡

皇帝的眼鏡

雍正時期,造辦處眼鏡匠為習慣戴眼鏡的雍正皇帝製作了35副以上的眼鏡。他曾要求一天12個時辰中,每個時辰都有一副對應的眼鏡。這些眼鏡主要來自西洋進貢、民間購買和造辦處製作。另外,雍正皇帝命眼鏡匠為宮中工匠製作眼鏡,賞賜給匠人保護眼睛。

民間的眼鏡

民間的眼鏡

我們現在買眼鏡十分便利,其實,在清朝鼎盛時期,各大都市裡已經有眼鏡店。眼鏡成為讀書人的時尚單品。乾隆年間,浙江人周廣業(1730-1798年)記載:「靉靆始明中葉,近世盛行,通都大邑,列肆居奇,既助老眼(即老花),復便短覷(即近視)。」

眼鏡生產與貿易

與西方用玻璃製作眼鏡不同,早期中國主要用水晶等製作眼鏡,因此眼鏡初期價格較高。其中水晶又分為白水晶、茶晶、墨晶。據康熙初年孫承澤(1592-1676年)記載,墨色水晶眼鏡需要七、八両銀子,而最貴的玻璃眼鏡不過銀七、八分。乾隆五十三年,乾隆皇帝作詩《眼鏡》說道:「眼鏡有兩種,水晶與玻璃。玻璃價實廉,水晶貨居奇。」

廣東藉助其與外國聯繫更多的地理優勢,成為眼鏡重要產地。嘉慶末年,黃芝(1778-1852年)《粵小記》即云:「廣州水晶眼鏡遍天下」。清朝期間,福建、江南的商船曾多次將眼鏡出口至日本。據日本《唐蠻貨物帳》與《長崎御用留》記載:「日本正德元年(1711年),長崎入港的唐船一隻,所載貨物中有鼻眼鏡300副,小眼鏡9,440副」。「鼻眼鏡」指夾鼻眼鏡,是一種沒有耳架,佩戴時夾住鼻子的眼鏡,下圖為其中一種。

眼鏡的度數

眼鏡的度數

現代人配眼鏡,需要視光師測試眼睛的度數,配置最合適的眼鏡。然而清朝沒有視光師,那麼他們是怎麼配眼鏡的呢?原來,古人給近視、老花都設置了12個標準度數,以滿足不同的需求。後來,因為12種度數無法滿足所有人,有的店鋪就設置了24種,甚至36種。

「西洋玻璃眼鏡…其最精者,咸以十二鏡,編十二支為一套。無論老少,其間必有一者能察秋毫。」

——張璐(1617-1699年)
《張氏醫通》

眼鏡的佩戴方式

眼鏡的佩戴方式

古人佩戴眼鏡的方法也與現代不同。由於眼鏡最初沒有鼻托和鏡腿,因此古人主要有兩種佩戴方式:一是手持,二是將眼鏡繫於腦後或是垂於耳後,像兩條小辮子,就如末代皇后婉容所佩戴的眼鏡的模樣。

© 2024 最後修訂日期 2024.02.07